智慧停车是基于供给侧的多维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手段。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和城市道路、泊位之间的供给出现矛盾。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,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这一矛盾将日益凸显。
在现阶段,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停车泊位的供给永远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。有数据显示,北京市近20年汽车保有量增长了5倍,城市道路总里程增长了7倍,但城市拥堵指数仍然排名第一。同时,受城市规模的限制,城市道路和停车泊位的增长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。因此停车泊位(静态交通)的供给工作显得尤其重要。
同样受到城市规模的限制,停车泊位的供给也不可能无限制增长。即使泊位供给量与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(供需比1.2∶1),如果缺乏有效的供给管理,依然解决不了交通拥堵问题。因此,智慧停车应运而生。
智慧停车从出行总需求和泊位资源总供给两个维度进行匹配,达到最优的使用效率,化解因信息不对称、机动车主排他性占用泊位资源的意愿和泊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,从而最大限度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状。
当前阶段智慧停车的目的是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,提高泊位使用效率。车主出行最大的需求是停车。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,车主无法准确了解目的地的泊位供给情况。一方面,车主围绕目的地找车位,无效行车增加了有限的道路资源负担,也影响了车主的工作效率及心情;另一方面,很多停车泊位资源处于空置状态,造成资源浪费。智慧停车的理念之一就是资源共享,把武汉市近200万个泊位集中到一个平台、一张图上。车主通过一个手机软件就可以方便地寻找目的地泊位。彻底化解停车泊位和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。
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将极大提高泊位资源的总体使用效率,但无法有效提高单泊位资源的使用效率。以路内停车为例,基于方便性、停车费用偏低等原因,车主愿意长时间占用路内泊位。智慧停车针对这个问题推行无感停车,减少了车主缴费时间,方便车主快停快走。同时,对违规长期占用泊位现象进行记录,辅以征信、罚款等管理措施敦促车主快停快走。有数据显示,武汉市在路内停车免费期间,单泊位的周转次数不高。实施智慧停车后,单泊位的周转次数增长近两倍,极大提高了路内泊位使用效率。
共享停车是提高泊位总体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。城市停车泊位建设的总体原则是“配建为主、独建为辅、临停为补充”,而其中配建泊位占有率高达80%。化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充分利用这部分停车泊位。
然而配建泊位共享面临诸多障碍。配建泊位是公共建筑和居民社区出资建设泊位,其产权属于业主,其配建泊位本身不具有可经营性,这是泊位共享的最大障碍。一旦解决了可经营性问题,业主的出租意愿或将成为泊位共享的第二道障碍。因此必须由政府主导才能全力推动城市泊位共享。
城市土地资源稀缺,有效利用既有泊位,推动泊位资源共享将是城市化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经之路。
具体说来,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泊位建设管理机构。该机构可以将分散的泊位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、一张图上,可以化解泊位共享中的政策性问题,可以从法律层面规范车主的停车行为,立法和智慧停车管理并重。要解决拥堵和停车难问题,既要依靠法律手段加强行车、停车管理,又要通过智慧停车提高运行效率,两者缺一不可。同时,还需要政府部门带头开放机关大院,鼓励错峰停车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,利用昼夜和双休日的“时间差”,晚上或双休日可向周边小区私家车开放,在提高泊位使用率的同时,形成一种泊位共享的导向,进而带动居民小区的泊位共享。
更多关于车牌识别系统、停车场管理系统、停车场收费系统、停车场道闸、通道闸系统、云停车场等功能介绍,详情请咨询北京中安佳驿停车管理有限公司,中国智慧停车云平台第一股,停车场运营商首选合作伙伴。